上海钓鱼网

标题: 沪上钓鱼忆旧--(李震宇) [打印本页]

作者: 雨竹    时间: 2012-3-15 12:47
标题: 沪上钓鱼忆旧--(李震宇)
       徐家汇早市   

        73年,我结束了五年的上山下乡,被分配到上海徐家汇那儿的一家工厂工作.

        那个年头,在政治的高压下,真是活得一点乐趣也没有.吃穿都要凭票供应,文娱生活就是八个样板戏,爱看不看都是它;打麻将?听都没听说过,搞点什么个人爱好,动不动就是一顶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帽子.还能玩什么呢?玩钓鱼吧,好象钓鱼还没有算是被禁之列.

        当年的钓友出行路线,基本上有这么几条:经曹家渡或中山公园,往嘉定方向,经虹口公园,往宝山一带;经徐家汇,奔青浦松江;过闵行渡口,去奉贤金山.这条路线比较远,除了家住闵行一带的钓友,上海市区的钓友很少涉及.从十六铺过摆渡,前往川沙南汇,当年浦东尚未开发,是上海的西伯利亚,去的人估计也不会多.其中青浦松江一线,是大热门,原因无它,只因为这两个郊县是上海河湖港岔最多的地方.

        当年的西区汽车站在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近,一大早天还黑麻麻的,钓友就已经出动了.由西区车站出发的头班车,一半坐的都是拎着包,背着钓竿的钓鱼爱好者,号称长枪党,嘴里嚼着大饼油条,心急火燎地等着发车.有自行车的钓友三五成群的闷头往西猛踩,只为了能在天亮之前赶到河边.

        有了这帮鱼疯子,徐家汇15路电车终点站附近就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市场.在路灯下,卖红蚯蚓的人最多,往地下摊张报纸,蚯蚓一小包一小包的包好,老远的看见你过来,就招呼:"师傅,这边来!"打开小纸包,用手指拨弄着:"看看,条条活,彤彤红,怎么样,来一包吧."一角钱一包,钓个一天还有多余.旁边还有卖手编鱼篓子的,以前是竹编的,后来改成用硬性包装带,更为轻巧,也算是一大进步.有几个老者卖自己手工制作的钓鱼竿,材料是竹子或者江芦,当年还没听说过什么碳素什么玻璃钢,高手菜鸟用的都是竹制鱼竿.还可以预定,要几米长,分几节,什么价钱,当场谈好,一个星期交货.也有人零售鱼钩铅垂鱼线的,还有替你做好现成的钓组,买的人多数是菜鸟,上点级别的钓鱼人是不屑一顾的:"买那个?有没搞错,小儿科!"他们都是自己做的.就好象里面有不得了的高科技含量.

        这个市场早上三点钟就开张,五点半钟左右说散就散了,你如果睡过了头,赶到那里,人去楼空,真要急到你跳脚.

        相对现在的钓友,那时候的钓鱼设备简直土得掉渣,现在的钓友,亮出行头来,动不动就是几千两银子,潇洒确实是潇洒,但我敢保证,现在钓鱼的乐趣,和我们那个石器时代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徐家汇早市除了可以买到钓鱼所需,更是一个钓友交际的场合,最基本的就是:"哎,明天早上四点钟徐家汇早市等你,不见不散,你小子不要睡过头喽."

        在这里你也许会突然碰见一个好久不见的钓友,大家互相拍肩膀,香烟支过来支过去,亲热得不得了.你如果要打听个什么人,这里有的是包打听:"小金啊?看见的看见的,最近一直在七宝警察公墓丁字浜那边钓,上那儿去找他,决没有错的."或者是相互介绍钓友:"来来来,认识一下,这位是老许师傅,老法师了,跟他走没错的."那位就客气:"哪里哪里,大家学习,大家学习."你或许就放弃了你自己的目的地,跟着那位上了他的贼船.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有一次跟别人介绍的一个老钓客同行,此公是个饭泡粥,从打起步开路直到浜边,甚至整个钓鱼过程中,那张嘴就没有停过,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也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只顾一路说下去.这一整天我被他啰嗦得心烦意乱,陷在痛苦的矛盾之中,拿不定主意究竟是干脆一脚把他踹进河里,还是我自己投河自尽,落个耳根清静.

        早市的最大功能就象是个钓鱼信息发布中心,最近钓况如何,流行什么最新的堂子配方,近来用荤饵还是素饵比较有用,最重要的是哪条浜开口大咬,甚至是你要到哪条浜去怎么个走法,只要花点时间在钓客中走一圈,心里就有底了.但有时侯也会得到相互矛盾的信息,钓客甲拍胸脯打包票,说是最近松江塘桥的木排上枪势好得不得了,一天钓个20来斤毛毛雨,说得一帮听众心痒难抓跃跃欲试,那边就有钓客乙发表不同政见,说是好个屁,前天在那里一整天,什么也没有钓到,狗浜!钓客甲觉得尊严受到藐视,立刻反唇相讥,说是你会不会钓鱼啊,你这钓鱼是跟你小姨子学的吧.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大吵起来,弄得不欢而散,从此结下梁子.一大早会有钓友三五成堆侃钓鱼,有时候你在边上洗耳恭听,有人在中间天花乱坠,听了半天,全是臭盖,你只好借一步走路,临走还不忘念叨两个字:"我呸."碰到有个不起眼的钓客,谈的钓鱼经却都是真玩艺儿,字字句句都说到你的心坎上,有个折磨了你很久的问题,经他一解释,叫你恍然大悟犹如重生.这时候你真恨不得单膝下跪,双手抱拳:"师傅啊,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淘江河.......,可怜收下我做你徒弟吧!"


         张牛B

         张师傅,南通人,金工车间副主任,说一口南通口音的上海话,是我们厂的钓鱼老前辈.这个张师傅上海话说得怪里怪气不算,还有个口头禅,谁要是惹他不高兴了,就说:"你这人怎么介没有义气."闻者无不大笑.         在我们厂里,要数我们木模车间钓鱼爱好者最多,而且是清一色20多岁的小年青,论级别都是菜鸟,每个休息天咋咋呼呼成群结党地出去钓鱼,到晚上灰头土脸的回市区,难得有个好成绩,就够我们津津乐道谈论好多天.张师傅照例不宵与我们这种菜鸟为伍的,但是每到星期六早上上班,(那时候上海的机电系统是轮在星期五厂休的)却一定会到我们车间来转一下,说是聊聊昨天的钓鱼,其实是来炫耀自己的战绩.

         比如上个星期问他:"张师傅,昨天钓得怎么样?"他就说:"嘿嘿,清一色老板鲫鱼,五斤有出头."

         这个星期问他,回答是:"哎呀不得了,一克篓,拎都拎不动."

        下个星期再问,说得更悬乎了:"不谈了不谈了,家里老太婆跟我不高兴了,油票不够用啦"(那年头食用油是凭票供应的,一个人头只分配半斤)也不说到底钓了多少,你自个儿去琢磨吧.         最气人的是,星期六早上一踏进我们车间,先仰头大笑三声:"哈哈哈,哎呀好浜啊好浜,鲫鱼七两重,昂牛论只筷长,顶脱了顶脱了."说完转身就走,弄得一帮菜鸟心里痒痒的,少不了要拖住他问是在哪里钓的,回答含含糊糊:"青浦方家窑."再追问详细地点,就跟你七不搭八,大打野糊蛋,还要叮住不放,就说:"哎呀没有时间了,上班了上班了,下次再讲."然后就没有下一次了.

         一帮菜鸟都很失望,最后就愤怒了,说这不是逗咱们玩吗?有人就说了,老听他说钓多少钓多少,鱼呢?有谁看见了?八成是吹牛屄.

         于是当面叫他张师傅,背地里就叫他张牛B.都说哪一天也能有个机会叫他痛苦一下.

         这机会说来就来了.

         某个星期四的下午,张师傅找我来了:"小李子帮个忙,我那个蚯蚓盒子坏了,明天还要去钓鱼,帮我做一个,都说你手艺不错呢."他给我灌米汤了.

          不是盖的,本厂差不多所有的蚯蚓盒子都是出自我的手,一色的美国红松料子,腊克打得金光铮亮,泡过水也不变形,真是舍我者其谁.我一看,机会来了,先一口答应下来:"没问题没问题.""好,有义气,有义气."老张很高兴."不过今天手里的生活太多,来不及做啦,这样吧,我家里还有个现成的,明天一早我们徐家汇早市上见,我给你带来,行不?"老张不知是计:"好,也行,明天我们不见不散."等他一走,马上把死党召集过来,如此这般一讲,大家都拍手叫好,都说就这么办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张急匆匆地赶来了,一看不光是我,还有我的一帮子赤膊弟兄都在,先就一楞,我装模作样地把盒子拿出来,刚要递过去,旁边的人一把夺过去:"没门,张师傅今天不拿出点诚意来,这盒子是不会给你的呢."张师傅略作思考,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先自笑了起来:"好好好,小爷叔今天算你们狠,我认输还不行吗?"大家欢呼雀跃,一叠声快走快走.

         那天老张带我们去的地方在松江卖花桥和林场之间,大路走完走小路,小路走完走田埂,最后下来推着自行车走,终于来到松江县粮食局干校.这是一条活水浜,最宽的地方有近100多米,两岸长满了水浮莲和水花生,中间留了一条明水是来往行船用的,水很宁静,水色又好,水浮莲之间有着许多明水空挡,是打堂子和下钩的极好位置,哎呀真是帅呆了,也不知道这个老张头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来的.

         一开钓,这高手和菜鸟的区别立刻就显出来了. 老张静悄悄的在远离我们的地方找好钓位,轻手轻脚的下好堂子,等我们一帮菜鸟吵吵闹闹地刚搞停当,他已经从草洞里一连拔出三,四条鲫鱼来,这下大家都服了,张师傅牛B大归大,人家确实是有两把刷子.

        钓到上午十点左右,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进帐,有个死党还钓到一条差不多两斤重的白丝鱼.乐得大家一个劲地赞到:"好浜好浜!"有人悄悄地去老张那边看了一下,回来汇报说:"不得了,了不得,老张钓了差不多有20多条鲫鱼了,还有一条鲤鱼呢."说得大家心里又痒又急.

         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一阵乌云密布,突然就下起雷阵雨来了,看看撑不住了,大家扔下鱼竿,都跑到一个牛棚里去避雨,看老张那边也不见了踪影,不知上哪儿躲雨去了.这雨越下越急,直下了将近有一个小时,雷声还是哄隆隆响,雨点倒慢慢地小了下来.在躲雨的时候,我已经看到在我们右边有一座水埠头,伸出岸边有六七米长,两边都是光水面,决定等雨小了去试试那个位置.小雨还在晰晰沥沥的下,我忍不住了,冒雨来到水埠上,刚抛下钓线,浮子还没有站稳,唰地一下就往水里直钻下去,一提竿,鱼竿立刻变成一张弯弓,几个收放,那鱼浮出水来,惊得我几乎叫出声来,是一条有小脸盆那么大的鳊鱼,提心吊胆的把它拖到岸边,提上岸解了钩,塞进鱼篓装好蚯蚓,再回到那个位置刚下钩几秒钟,浮标又慢慢地没进水里,再提竿,又是一条鳊鱼和刚才那条一样大小,乐得我心都快要跳出来了.那帮菜鸟眼见我在几分钟内,连中两条,发声喊,一起奔过来,急得我直向他们打手势:轻点,你们他妈的轻点!大家伙儿有的向左边下钩,有的向右边下钩,一会儿这边叫声:有了!,一会儿那边叫声:上了!真是怪,大家都钓上大鳊鱼来,都是一个尺寸,一样大小,整齐得就象是阅兵式上的阿兵哥一样.五个人钓了11条,个个乐得心花怒放.

         这鱼群来得快去得也快,等老张闻讯赶过来,鱼讯全无,他挨个地看每个人的鱼篓子,边看边摇头:"赤那,憨X摸大牌,憨X摸大牌,"顾不了身份,也挤在我们中间下钩,可惜好景不在,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咬口也没有.到临走之前总算给张师傅一个面子,一条巨大的昂牛咬了他的钩,真有论只筷长,半斤都不止,这是我钓鱼历史上看到最大的一条昂子鱼.

         回来的时候就惨了,小路被雨淋得稀烂,自行车轮子里塞满了泥巴,我们推着自行车走,轮子居然可以不转.张师傅走在最后一个,走着走着,只听一声闷叫,回头一看,张师傅没了,原来他连人带车滑到深沟里去了,大家都笑倒在地,张师傅发火了:"笑什么笑,还不把我拉上来,介没有义气!"

        这次的钓鱼收获实在太大,我们一帮菜鸟津津乐道了好几个月,看到张师傅,大家都说:"好浜好浜,张师傅有义气,有义气!"

         张牛B又变回张师傅了.


         老广东和小菜场
               
         老广东的真名叫什么,我从来没有问过,大家这么叫我也这么叫,以前的钓鱼人和现在的钓鱼人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有个共同点就是不刨根问底,有点年纪的叫老张老王,小青年就叫小周小陆,除非你自己愿意详细地自我介绍,一般人家不会多嘴多舌,假如刚认识不久,一起钓过一次鱼,就盯住人家问长问短,人家就会想:"这家伙怎么有点十三点兮兮的?".

         其实我并不认为老广东是广东人,他的上海话里绝对没有广东口音,四十岁刚出头的人,也还够不上称个老字,或许只是一个外号而已.据他自己说是在徐家汇斜土路上的什么厂子工作,有人背地里说他是那家厂里的造反队头头,我想不关我什么事,进了城隍庙,都是烧香人.谁来管你是什么来历.

        老广东是那种性格极豪爽的人,刚由蔡老伯介绍,就象认识了多年一样.把我肩膀一拍,喉咙乓乓响:"好啦,今天跟你走了,有什么好浜头大家开心开心!"不由分说一根烟支到我嘴边上.鱼钓得还不错,就是性格火爆,耐心也不太好,20分钟不咬钩,就骂,"赤那,什么狗浜!"

        20几年前比现在不知道要好多少,野浜头有得是,不愁没地方钓鱼,就是有一个麻烦,有些浜头你试钓了一下,很不错,下钩就咬,鱼头也漂亮,你心中暗爽,打了堂子,点上一根烟,刚准备大干一场,那边就有一个女高音或者男中音大叫起来:"不好钓咯,倪养啦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那个年头是没有什么私人浜头的,所谓倪养啦咯,就是生产队养的,不管家塘野塘,插块禁止钓鱼的牌子,就此断了你的财路.这种事情经常会弄得人扫兴万分,咬卵透顶,因此,吵架打架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沪杭铁路在松江县一段有个小站叫春申桥,往东一里路左右有个野塘,塘里独多鲫鱼,但不大,就这么2,3两一条,难得运气好,钓得到半斤的,但胜在数量多,每次去总能钓个二,三十条,满过瘾的,所以人称小菜场.有一年初春,下着寒雨,我被淋得通身湿透,冷得浑身发抖,但那一天鱼象疯了一样地咬钩,钓得人欲罢不能,手冷得穿蚯蚓都抖抖豁豁,钓上来的鱼拿在手里倒是暖哄哄的,这种奇特的感觉,令人难忘.

       塘边上有个小村子,离塘边最近的那栋破房子里有个小年青,却是钓鱼人的冤家对头,看你是单身一人,就过来夺你鱼竿,甚至当面撅成几段,如果看你人多,还会叫来几个小把戏,往你这边扔石头,弄得你玩不成,强龙难敌地头蛇,除了骂他几句,倒也奈何他不得,所以一帮钓友说到小菜场,都是又爱又恨.

        事情传到老广东耳朵里,那老兄拍案大怒:"小赤佬竟敢如此猖狂,我倒要去会一会他,看看到底谁的牌头硬."大家都以为他也只不过说说而已,想不到第二天他真的去了.

        那天老广东骑了一辆旧自行车,带了一根破鱼竿,按照别人指的路线,找到了小菜场,确认了一下地方确实无误,找着了那间临浜的破房子,就在那房子前下竿开钓了.

       也是那小子合该有事,老广东钓了半小时不到,刚有三五条鲫鱼进帐,那青头皮猢狲从外面回家来了,一看竟然有人钓到家门口来了,臭脾气顿时发作,冲老广东大叫一声:"倪养啦咯,不许钓的!"老广东头也不回,心里暗笑:"来了."那小子是横惯了的,见老广东竟然不把他当回事,二话不说,上来就夺老广东的鱼竿,你抢我夺间,老广东突然一松手,笑嘻嘻地说:"喜欢是不是?好,拿去,来来来,看看我这张脸,认认清楚,不要忘记掉了"那小子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怪人,一下子倒也楞住了,老广东也不跟他啰嗦,收拾了东西,跨上自行车,径自走了.

       第二天上午,老广东带了一卡车的壮汉,头戴滕盔,手拿棍棒,直奔小菜场而来,把车停在路边,一伙人闹闹哄哄,嘴里不干不净地直奔那破房子而来.那小赤佬正好在家,听得门外有大动静,开门一看,认得为首那人是老广东,知道坏了,昨天的事情东窗事发,转身就逃,顿时逃得无影无踪.他老爹不知就里,跟出来一看,一大帮人凶神恶煞,喊打喊杀的,乡下人哪见过这个阵势,一吓之下,立时尿了一裤子.老广东也不跟他多说,掏出打火机,装腔作势地说:"不要跟他多讲,先烧房子!"打燃了火机就往草房顶上凑,老爹一把抱住老广东,声音都变了:"使不得使不得,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嘴里哀求着,下面又尿了一裤子.村上的人听得闹闹哄哄,都来看热闹,一看这个阵势,竟没有一个人敢上来.

       终于有村上的干部上来打圆场,问清了原由,装模作样地对老爹说:"这就是你儿子不对了,叫人家不要钓鱼,也不能强抢人家的鱼竿,亏得人家上海师傅是讲道理的,不然真的要烧你家房子."老爹也恨恨道:"这小畜生我跟他讲了多少次,不要头五头六,不要头五头六,就是不听,今天果然闯祸了"回头从屋里抱出一捧鱼竿来:"上海师傅,不知道哪根是你的,你自己拿吧."老广东一看,火腾地一下又窜起来:"王八蛋,还真是血债累累嘛!"一把夺过来:"赤那,都是我的!"带来的那帮好汉也一起起哄:"捉牢伊臭打一顿!"村干部连忙掏烟出来,四面散发着打招呼,看看烟不够,一面叫人回家去拿,一面差人去把那小赤佬找来.

         小赤佬终于抖抖豁豁地来了,村干部上去一个头挞:"还不快跟老爷叔道歉!"小赤佬也乖巧:"爷叔,是我不好,对不起对不起,下次再也不敢了."老广东看看台形也扎过了,气也出过了,于是也就坡下驴:"今天看在你老爹和村干部面子上,放你一马,下次我老广东再来钓鱼,我的朋友再来钓鱼,你给我放客气点,听见没有?"他说一个字,小赤佬点一下头,以前的威风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这个故事是别人告诉我的,是真是假,有没有演义,我吃不准,而且我对一个人能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内连尿两趟裤子这种特异功能也深表怀疑,心想以后有机会见到老广东本人,一定要当面求证一下.

         有一天我和一帮哥儿们钓鱼回来路过小菜场,我说反正时间还早,不如我们去小菜场再玩一下,我们人多势众,怕他个鸟,大不了打上一架,怎么样?大家哄然叫好,一窝蜂来到破房子对浜开钓.刚钓了一会儿,小赤佬又在对面叫了起来:"喂,养鱼塘不许钓咯!"我们也隔着浜大吼:"他奶奶个熊,叫什么叫,大爷们是老广东的朋友,侬识相点!"哎,还真灵,对面立时把头缩了回去,再也没了声音.于是大家都说,这回看样子是真的了,痛快痛快.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从松江钓鱼回来,路过泗泾镇,进去休息一下买点水喝,劈头撞见老广东和他的一个朋友,也是钓鱼回来,见了我不由分说一把揪住:"小李子好久不见,今天都不要急着回家,找个地方咱们喝酒去."那天我们在一家小饭馆喝了一顿很寒酸的酒,那年头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有钱也买不到东西.记得有猪头肉,咸菜炒豆腐干什么的,席间少不了大侃江湖上钓鱼的事情,反正又不要交税,大家都牛屄哄哄的.谈得正高兴,我突然想起这事儿来,拿来问他.老广东哈哈大笑:"有这事有这事,那臭小子真被我吓得不轻,尿裤子的事是别人瞎讲,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哪来什么老爹?瞎扯蛋!"抿了一口酒,又说:"那臭小子也不轧轧苗头,我老广东是什么人?我老广东要叫个百把来号人还不是小事一桩,赤那!"我心中暗想,有人说他是造反队头头,看来也是真的,要不那里有那本事带一车的人去找人打架?

         时间久了,就把这事情忘了,忽然有一天想起,好象好久没有见老广东了,去钓鱼时碰见相熟的钓友,问起这个人,有人说他换厂搬家了,搬到闸北那边去了,也有人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说是老广东文化大革命期间打砸抢的事情犯了,被请到庙子里去吃官司了.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那个年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在我所有的钓鱼朋友里,老广东算是一个异数,到今天我还会三不五时的想起他来.


        冯师兄

        冯师兄是从公司机关英雄落难调到我们厂里来的,被安排学做木模,和我是同一个师傅,加上岁数大我一岁,所以我尊他一声师兄.

        他从公司一级调到基层工作,说起来还有一个很令人发笑的故事:

        以前他在公司团委工作,倒也混得人模人样.那一年局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象棋比赛,公司机关听说小冯下棋有两下子,就把他当选手名字报了上去.局里每年的象棋比赛历来是由几个老干部称雄称霸,公司里的原意只不过是想送他去当炮灰,给那几个老家伙耍耍而已,想不到人不可貌相,冯师兄一路过关斩将,说着说着就杀进了准决赛,第一个对手就碰上了局里历年的冠军老干部某老先生.冯师兄想自己反正是无名小卒,输了也没有什么好坍台的,故此放开手脚,杀得轻松自如,倒是那老先生为名所累,千虑一失,开局二十几分钟,被冯师兄钻到空子,来了个抽车将.这冯师兄有个坏毛病,下棋手要赢嘴也要赢,我们都领教过的,现在眼看胜利在望,这小子毛病又犯了,嘴里就不二不三鸡巴啰嗦起来:"想好了没有嘛,想好就快点走啦",又是:"有什么大不了,象棋木头做,输掉重来过."嘈得要命,裁判屡禁不止,刚要对他发最后通牒,只见那老先生先是脸涨得通红,继而慢慢地从椅子上出溜下来,一屁股坐到地上,哈拉子顺着嘴角直淌下来,不得了!那老先生急得中疯了.

       挨了两个月,老先生一命呜呼.那老家伙是公司的开国元勋,在位的领导又有不少是他的徒子徒孙,你想有小冯的好果子吃吗?因此上一纸调令说让冯某人下基层锻炼锻炼云云,就此断送了他的仕途.

       冯师兄到了基层,积习难改,到处拉人下棋,我们车间的一伙人被他风卷残云,杀了个屁滚尿流不算,就连本厂的冠军吴师傅,也被他饶了个马二先,一刀斩了下去,如此一来,再也没有人找他下棋了,我们侃钓鱼他又插不进嘴,时间一久,冯师兄深感英雄寂寞.

       终于有一天,他开口对我说,明天我跟你们去钓鱼,你借点钓具给我,我当然是满口答应,拖人下水,历来是我们钓鱼人应尽的义务和优秀素质.

         第二天,我们一伙人来到青浦刘夏的一条活水浜,我给师兄装了一副钓组,穿了一条巨大的红蚯蚓,心想让他逗逗昂子鱼玩玩吧.那天艳阳高照,鱼不开口,大家都钓了个幺二辫子,不由得都懒散下来,正百无聊赖间,忽听得冯师兄:"啊呀啊呀啊呀!"抬头望去,只见竿如满月,眼看就要断线,冯师兄也不懂什么八字溜鱼法,只会使蛮劲,也是那鱼合该倒霉,冯师兄一声吆喝,竟将那鱼硬拖到一丛水花生上,这时候线断了,要不是有人眼明手快,抢上一步,将鱼操到网里,冯师兄就要拍屁股啦.那是一条大约三斤重的鲤鱼.

       冯师兄旗开得胜,乐得连自己姓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回到厂里逢人就吹,那条鲤鱼也在短短几天内狂长到六斤,更拔下一片最大的鱼鳞,装在皮夹子里,见人就拿出来献宝.车间里的老阿姨田有蕙田师傅,也趁机大肆调戏我们:"看你们一个个人五人六,开口钓鱼闭口钓鱼,也没见你们钓上什么东西,看看人家小冯,头一回钓鱼,就整一条大鱼,你们还有什么台形?"说得我们一个个哑口无言,威风扫地.冯师兄听得这么一说,骨头更轻了,走起路来乍开膀子,横着来,真以为自己是电影"功夫"里的周星驰,天生的练武料子.只有张牛B张师傅大不以为然,给我们打气:"什么嘛,不就是小賊出了记外快,看他神气的那样子,要不是两个卵子吊着,只怕要飞到天上去了,我倒要看看他下回如何,还不是练空手道?"

        可冯师兄就是那种死不买帐的脾气,一招得手,顿时来了兴趣,就象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了剧毒,没有解药.他自说自话跑到徐家汇早市上,屁不懂一个,用便宜价钱买了一根谁都不要买的傻竿,还得意洋洋拿到厂里来秀给我们看.那竿又粗又重,双手拿着都沉甸甸的,我们一看又好气又好笑,当下就有嘴巴刻薄的人为那竿取了个外号,叫三万六千斤定海神针.冯师兄不管那么多,反正从此以后投入长枪党,个个星期跟着我们到处乱跑.

         以后的事情你也想象得出来,第二次出钓,冯师兄一无所获,再往后,也许钓个一二条川皮条,也许一二根昂牛,绝大多数时间还是练他的空手道.这家伙是那种死不认输的倔驴脾气,他就来真的了,一大早跑徐家汇早市比我还多,到处给人递烟陪笑脸,硬跟人家装孙子套近乎,为的就是要从人嘴里掏个一招两式,碰到高手,就是倒贴钱也要死乞白赖跟定人家,工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硬是双手端着那根定海神针,完成了从菜鸟到高手的修炼过程,开始钓得有板有眼起来,到后来有一天,竟狂妄到向人称"钓鱼怪胎"的阿金师傅挑战,而且竟然打了一个平手,从此以后,不光是我们,就连张牛B张师傅都对他刮目相看.


作者: 天空    时间: 2012-3-15 12:48
沙发先坐~~~
作者: 雨竹    时间: 2012-3-15 12:48

作者: Jacky    时间: 2012-3-15 12:48

作者: 午夜精灵    时间: 2012-3-15 12:49

作者: shlyy老林    时间: 2012-3-15 13:03

作者: binfengshijie    时间: 2012-3-15 13:06

作者: 蓑笠见翁    时间: 2012-3-15 13:08
好文章!活龙活现!可作纪实小说!
作者: 江南老夫    时间: 2012-3-15 13:09
娓娓道来的好文章,顶4目!
作者: 阿明钓客    时间: 2012-3-15 13:17

作者: 阿明钓客    时间: 2012-3-15 13:18

作者: 江边渔夫    时间: 2012-3-15 13:37
此文所述属实!很多事情我也亲身经历过!阅读此文也勾起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特别是以前15路电车终点站和老西区车站头班车等,更是记忆犹新!!!
作者: 爱鱼得鱼    时间: 2012-3-15 13:37
很精彩啊。。。
作者: xyx    时间: 2012-3-15 13:40
看来你是老三届朋友了 。
作者: 上师大朱老师    时间: 2012-3-15 13:40
朴实无华的文字
宛若那涓涓流水将往事一一道来
让人流连忘返

好文章!
作者: xyx    时间: 2012-3-15 13:49
看来论坛是人才济济才,除了会“玩抢”还会使文弄笔。好啊!:
作者: 路人曹    时间: 2012-3-15 13:54
以前把钓鱼叫游手好闲 现在就好听多了 叫休闲娱乐
作者: 升金湖畔    时间: 2012-3-15 13:57
文字很长,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赞一个!
作者: TONY    时间: 2012-3-15 14:15

作者: 小金渔    时间: 2012-3-15 14:47
晓得格,有腔调
作者: 开车的老杨    时间: 2012-3-15 15:19

作者: 生如夏花59    时间: 2012-3-15 15:23

作者: 蔚蓝天空    时间: 2012-3-15 15:46

作者: 沸腾    时间: 2012-3-15 15:57

作者: 天空    时间: 2012-3-15 15:58

作者: 雨竹    时间: 2012-3-15 17:09
为什么怀旧的人这么少
作者: 非法饿钓    时间: 2012-3-16 09:16

作者: 釣小鱼    时间: 2012-3-16 14:11

作者: 随风而逝    时间: 2012-3-18 17:20
不错的转载!
带着时代的烙印,想必能勾起不少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作者: 用肺呼吸的鱼    时间: 2012-3-22 21:32
攒个  么了???
作者: 不钓不过瘾    时间: 2012-3-23 02:10

作者: 逍遥飞    时间: 2012-3-23 03:48
先顶后看
作者: 毛毛虫    时间: 2012-3-27 09:19
好文章,可发表了
作者: 天空    时间: 2012-3-27 09:43

作者: 游来游去    时间: 2012-4-8 18:00

作者: 阿哦    时间: 2012-4-8 19:00

作者: 渔乐在线    时间: 2012-4-9 10:09
好文章啊 让我们这些80后钓鱼人也感受了一回那个年代钓鱼人的酸甜苦辣
作者: 钓头    时间: 2012-4-14 10:41

作者: 西西    时间: 2012-4-14 16:52
好 文章好 回忆,75年的 不知道80后的 也 在 那 上班经常也去钓的 ,不过那是鱼是 多的 但钓的 象现在这样 好的 人 真不多 ,都 钓的 比较差,哈哈
作者: 渔歌    时间: 2012-5-31 22:24

作者: 野渡口    时间: 2012-6-1 15:25
又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妙文..
作者: 野渡口    时间: 2012-6-1 15:38
不知道是不是有编辑出版的书?有的话去买一本来看看。。。
作者: joe    时间: 2012-6-1 15:58
上海话,看的亲切
作者: 野渡口    时间: 2012-6-2 02:07
当真是佩服这位老先生,这么多年的事情,居然这么清晰。。。
作者: 野渡口    时间: 2012-6-2 02:12
这里有全文。。
http://bbs.zjfishing.net/thread-210258-1-1.html




欢迎光临 上海钓鱼网 (http://www.fishing-s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