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钓鱼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唐诗有钓,宋词有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0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诗有钓,宋词有鱼
摘自《海峡钓之乐》  刘斌

       一、在唐诗宋词里,人们可以找到大雁塔的风雅、碑林的隽永、沈园的凄凉;人们可以听到阳关羌笛的凝重、塞外箜篌的低沉、江南古筝的悠扬;人们可以凝眸山麓的漠漠水田、湖畔的幽幽芳草、溪岸的灼灼桃花。人们无法说尽唐诗宋词的浩瀚与深邃,但可以在半夜的客船上聆听那声永不衰竭的钟声,可以在斜风细雨之间守望亘古的箬笠蓑衣。

       鱼跳曲港,露泻圆荷,秋风竿纶,寒江独径。唐有李白飘逸、王维清雅、宗元深远,宋有苏轼豁达、陆游坦然、姜夔情趣。在唐诗宋词里,他们有一笔好重,那就是浓得化不开的鱼情结。

       二、唐诗宋词可以说是文化的渊薮。闲时读诗,总被情累。譬如:王勃的“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一会儿是玩世不恭的垂髫孩童,一会儿是饱经沧桑的老叟耄耄。说到钓鱼,总在记忆深处浮泛童年库边垂钓,忘了功课,忘了父母的嘱咐。如唐诗所言:“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在深处,一切尽忘,犹佛在菩提、僧在面壁。

    钓鱼知选点,要数唐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泛舟于芙蓉之间,施钓于青莲之里。王维有俸禄,不像普通布衣渔民等鱼下酒抑或换几个钱置家用。带薪休闲,他钓和是清逸与高雅。说到清逸,自然不能置李白以千里。其诗“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盘旋。何愁七里濑,使我欲投竿。”这就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李太白。这次临滩欲投竿,可惜莅水无竿,只能望‘鱼’兴叹,实为惝恍。面对浩淼洞庭,孟浩然前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大气磅礴,后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情意深远,可窥浩然宽阔与深沉。

    无竿自叹,空钓遗憾。不是每次出钓都能满载而归,也有赤裸裸回家的。“千尺丝轮直下垂,一波才致力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水寒鱼伏,只能载月而归。夜钓无鱼,却满钓一船月色,可谓怃在心扉,怡在深处。然而张志和却是被满江鳜鱼所诱、桃花所留,竟斜风细雨不须归。山前白鹭,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钓鱼能身处旖之景,淋漓一身,又有何妨?古人之忘情,古人之恣意,不亚于当今临海而钓的现代化钓手。

    说到纵情恣意,当然忘不掉左手写《江雪》意味深长,右手写《渔翁》风骨清丽的柳宗元。杜牧是“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而柳宗元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钓鱼人,他玩的是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情趣之高雅,意境之深远,非平常山翁村叟。也就是他这样一放竿一抛纶一舞墨,后面的宋词元曲就有了标杆,有了方向。无论赵疆朱域,还是明榭清阁都有了卷帙浩繁的气势。也许他那次冬钓没有钓到多少肥鲫美鲈,但他却钓到了唐诗的灿烂与光芒,钓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崇敬与追思。他同渭水之湄的姜尚、富春江岸的严光一样,无论多少金戈铁马之后,后人都揣着重与敬仰去凭吊这位痴情的冬钓者。

       前面说到了斜风细雨而不归的张志和,他一回家便挥墨,有了《渔歌子》。他前承李白杜甫,后启陆游、姜夔。唐诗是前攀魏晋古体,后延两宋诗词。这一攀一延,延出众多大家风范,其中垂钓爱鱼者不乏其人。

       三、工诗善词的苏轼,无论其书法、绘画、诗词都为当时一杰。同样他也钟情休闲垂钓,他临溪而钓鱼时,除了钓上金鲤银鲢,也钓到一行行如玑如珠的诗词。他的文章有塞外阳关的荒沙与积雪,也有江南闺闱嫠妇的哭啼与湖泊池塘的群鱼戏水。

    填词作赋是其所爱,他一手钓鱼一手填词,洋洋洒洒,淋漓尽致。譬如他填词赞美垂钓的山水风光:“一叶舟轻,双浆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又是一具钓翁之意不在鱼的人,他在乎山水之间,在乎草木之隅。他情抒千年,意放万里。再如:“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这就是洒脱与沉毅的苏轼,满腹经纶只能忽轻忽重地撒在岑寂的角隅。在谪居湖州时他还吟咏过一种捕捞技术,时称划鱼,所作《划鱼歌》苏东坡谪居湖州,心情沉郁阴霾,只好以水为伴,以鱼为乐。以此忘庙堂之怃然,尽江湖之释然。和东坡一样被逐被迁的范仲淹,他先人而忧,后人而乐。一篇《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群看一叶舟,了没风波里。”牵动多少代人的心。他爱鲈鱼,更爱了出没风波的天下苍生黎民。这是仕宦的高度,这是诗人的胸襟,这是渔人的心声。有多少渔人在缅怀?又有多少仕人在取鲈鱼而忘苍生?

       比他们更失意的是陆游,他报国无门,空有满腔热血。文人脆弱的炽热与滚烫的惨怛,在其字里行间得以流露。“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篷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钓到再多再肥的鱼,心都是沉重,都是郁悒。

       他们都没有姜夔的“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的心境,也无“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的手迹。然而吴文英却填《浣溪沙》之愁,多少有点文人多情的色彩。玉人纤钩,西风梧桐,让人有所多想。

       无论是纤钩细纶、蓑衣孤舟,还是明月池塘、江夜渔火。人都会在此刻记起宋朝的李煜,他是亡国这君,更是诗人词家。其《渔父词》:“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当时他是攀中之鸟,狱中之囚,能书其词,可见风骨。不撼人心灵亦动心魄。

       四“垂钓看世人,那知此生足。“竿短的时候,可以放上长线,不为钓上大鱼满船,只为生命里的一滴晨露,一缕阳光,一抹彩霞。这是唐诗宋词,这是诗人词家。

    古人有情千万种,虽然唐诗宋词浩博,但也能记其处一隅。读唐诗宋词,除了读它的风景绮丽、哲理深邃、柔情悱恻,还要读它的世事炎凉、人行坎坷、风骨傲然。读那一竿纶、一轻钩、一叶舟,更读寒江独径,夜船渔火……。
2#
发表于 2011-1-14 01:43:01 | 只看该作者
版主是个大书库啊
3#
发表于 2011-1-14 16:45:3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上海永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2022025085号-1 ) 沪公网安备31011302000862号 PRchecker.info

GMT+8, 2024-6-5 15:03 , Processed in 0.06259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