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钓鱼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钓饵类] 论饵通卷四(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21:3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鱼饵及诱食剂的使用方法:
当对如何选用鱼饵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接下来怎样使用鱼饵又成了新的问题。新手用饵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相信自己,用别人开的饵钓不到鱼会心不在焉,而用自己开的饵钓不到鱼则会心浮气躁。因此,调整鱼饵的状态以适应不同的垂钓方式,掌握配料的基础以面对复杂的垂钓环境,是渔友们必须要了解和学会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把以此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①、鱼饵的状态调整与作用:
说到鱼饵的状态,很多垂钓初学者会误认为是就是鱼饵的软硬程度,其实不仅如此。鱼饵的软硬程度只能说明鱼饵含水量的大小,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鱼饵的雾化、比重、缓释效果等等。
a、雾化:雾化是指鱼饵入水分解后所产生的一种物质游离状态。鱼饵中所含有的诱食因子在这种物质游离状态下极易扩散,从而发挥出最好的诱食作用,这就是我们力求鱼饵能达到雾化的目的。但目前仍有很多渔友对此并不了解,盲目推崇鱼饵的雾化效果,以致于认为鱼饵不雾化就不能钓到鱼,等等。在一般情况下,错误的观念大多源于无知。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有句俗话说:“人太谨则无智、水太清则无鱼。”,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俗语的后半句:“水”太“清”,单从字面上看,给人的感觉是说水体的透明度很高,假设水中有鱼一定能看的清清楚楚。“水太清则无鱼”,那么,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鱼是不能在透明度很高的水体内生存的,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水”之所以太“清”是因为水体中严重缺乏鱼类赖以生存的各类营养物质,包括食物,而这个“清”并非是单指水体的透明度。没有食物,鱼类当然不能生存。那么,我们再看看与“清”相反的“浊”:鱼饵的雾化会使水体的局部变“浊”,但“浊”也并不能代表水体中各类营养物质的丰富。在水体中,由于各种物质的游离或沉积物的卷起都会造成水体的混浊,鱼类在会这些物质当中去寻找可能存在的食物,而并非是喜欢生活在“浊”的环境当中,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假如鱼饵本身缺乏诱食的性能,即使入水后雾化的效果再好,对渔获的结果也是毫无帮助。物质能够在水中游离,说明鱼饵原料的比重轻。那么,要使鱼饵达到理想的雾化效果,首先要选用物质在比重上较轻的鱼饵原料,其次是鱼饵原料的组织结构越细小越好,开饵后其鱼饵的粘稠度也不能过大。
b、比重:比重是物质单位体积的重量与同等单位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对鱼饵比重大或小的掌控与垂钓方式息息相关。垂钓中我们习惯把所在的垂钓水体分为上、中、下三层,反映到垂钓方式上就是钓浮、钓半水和钓底。钓浮也可以说成是浮钓,叫法有别但意思相同。有些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如鲢、鳙、白条等等,浮钓就是针对这些鱼类的生活习性所采用的一种钓法。浮钓用饵在入水后所下沉的行程最短,下沉的速度也最快,这就要求鱼饵的自身比重要轻,开饵时所用的水分也不能加的过足。浮钓除了针对鱼类的生活习性,很要根据水质的变化,在水体缺氧、水质出现恶化时,采用浮钓的方式进行垂钓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另外,仿生饵的使用也是浮钓的一种方法;半水钓同样也可以叫做钓半水。在海钓中,从不同的水层去寻找鱼类的游弋带是渔获大小的关键。而在淡水钓中,半水钓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的一种垂钓方式。例如水底恶化、做窝过重等情况出现时,即使是长期生活在水体底层的鱼类也会离底而起。这时就应该采用钓离底或钓半水的方法进行垂钓。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当鱼在数量上密度过大时也会使鱼类离底,这是因为鱼类有抢食的习性所造成的。鱼饵由水面往水底下落,因水底鱼数太多,有抢不到食物的鱼类便会纷纷游向鱼饵的落水处,在垂钓中出现的“截杀”现象就是这样发生的。可以这样说,只要有“截杀”现象的出现,在一般情况下就会有好的渔获。至于在鱼饵的状态调整方面,半水钓与浮钓类似。底钓是最常规的垂钓方式之一。底钓用饵状态要柔软,鱼饵中水的含量要饱和。根据垂钓水体的深浅来掌握鱼饵的比重,也就是说,水深则鱼饵的比重要大,同时鱼饵的体积也相应要大一些,相反则小。闹小鱼时要求鱼饵的粘稠度要高,尽量减少鱼饵的散落;鱼饵的比重要略大,这样可以加快鱼饵入水后下沉的速度,以避免上、中层水域中小鱼的干扰。
c、缓释:在很多商品饵中都含有半颗粒状原料,之所以要添加这些半颗粒状原料,并不是留给鱼类去磨牙的。半颗粒状原料入水后会因氧化或其他原因逐渐分解,在分解的过程中其内部所含有的诱食因子会得以缓释,从而达到保持和延长鱼饵的诱食效果。因此在开饵时把半颗粒状原料提前用水泡开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②、鱼饵的开饵手法与目的:
a、配料:在使用商品饵进行垂钓时,渔友们普遍都习惯将几种商品饵配伍合用,至于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却很少有人能答得上来。除了“雪花粉”、“拉丝粉”和“白粉”等辅助用料外,一般的商品饵都是经过几种原料配伍后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即使是一款单品饵也并非是由一种原料构成的。每款商品饵在面世之前,都会经历原料的配伍、调试、改进和定型等程序,一旦得以推出便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大多是建立在试验水体范围之内的,尽管其效果有时在其他水域也会得到一定的认可,但仍然难以达到广谱性的要求。鉴于垂钓水体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多样性,使用任何一款单品饵都无法取得“通杀”的效果。因此,将几种商品饵配伍合用,根据垂钓水体及其他相关因素来整理和调节鱼饵的性能,就成为了提高渔获的一种常规的手段。为满足渔友对鱼饵的自行调试,商品饵在种类上也可谓是应有尽有。一般来说,呈味度较低的商品饵均可作为载体使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基础料。含有氨基酸、动植物蛋白、多维素等营养性鱼饵,可在呈味度较低的水域添加使用,适合野钓、库钓而后溪流钓等;含有酱香、薯香、果香、藻味、腥味等具有调节适口性作用的鱼饵,可在呈味度适中的水域添加使用,适合“糗鱼”、“蹲鱼”等钓法;一些呈味度很高的浓香型鱼饵或添加剂一般只适合在“竿坑”及呈味度偏高的水域(包括轻微污染水域)添加使用,或适合打“快鱼”用。至于在鱼饵配伍时的比例到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个原则一定要牢记:鱼饵的调配必须要从味淡开始,包括气味和口味。
b、加水:绝大部分商品饵都是粉状的,在使用之前需要加人适量的水使之成型。而在垂钓前使用其池塘的水来进行调饵是一种习惯性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水质的原因。鱼类可以在偏碱性的水域中生存,但绝对不喜欢摄食偏碱性的食物。相反,鱼类不适宜在偏酸性的水域生存,却很喜欢去寻觅偏酸性的饵料。除了水体pH值的因素外,池塘里的水质大多都接近轻污染程度的边缘,水体中所富含的很多物质并非是鱼类喜欢或可以接受的。另外,城市自来水中因消毒会携带有漂白粉的味道,也不适合开饵使用。因此,使用纯净水开饵才是最稳妥的办法之一。关于饵料加水量的问题,可以根据商品饵说明上的要求来掌握,有时也会根据不同的垂钓方式来决定。
c、搅拌:搅拌是商品饵加水后的一项最简单的工作。搅拌的方法可以随心所欲,其工作的重点在于使商品饵与水的融合能达到均匀为止。搅拌后的鱼饵切勿反复捏搓,这是因为反复捏搓会使鱼饵的质量密度增强,从而阻碍或降低鱼饵中诱食因子的分解与发挥。
d、搓饵:搓饵是垂钓中最常用的一种上饵方式。“搓饵”在垂钓中是个泛义词,其手法也包括掐和捏等。搓饵是将少量鱼饵搓成团状(团状不等于球状),以方便上钩。团状的大小可根据垂钓的对象鱼的需要来决定。搓饵用料在开饵后的状态要求松散和略有粘性。如钓养殖鱼,开饵时可以适当多使用一些颗粒粉,以满足鱼类的适口性。因一般颗粒粉都未经膨化处理,所以在使用颗粒粉时需要添加一些膨胀剂来调整鱼饵的状态。
e、拉饵:拉饵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一种上饵方式。拉饵具有上饵简易、快捷和辅助续窝等优点,因而在垂钓中被广泛采用。拉饵用料在开饵后的状态要求要具有一定的粘性,这与“拉丝粉”的添加有着直接的关系。使用“拉丝粉”最好是“半路出家”,即在开饵前先不要将“拉丝粉”与其他鱼饵混合。先加一半的用水量开饵,然后将“拉丝粉”适量倒入,经调均后再补足水分进行搅拌。如果开始就把“拉丝粉”与其他鱼饵混合好的话,那么“拉丝粉”中的粘性成分就会与其他鱼饵原料作出基础性的结合,鱼饵原料中的营养物质及诱食因子等会因胶性物质的粘浮而降低其功效。而且,鱼饵的状态也会因这种基础性结合而导致不佳。拉虫是拉饵中的一个分类,是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其他粉剂胶性物质与红虫进行加水搅拌混合后再使用的一种上饵方法。在开拉虫饵时,可以根据水体呈味度的高低和水质的优劣,适当添加一些香精类添加剂以及抗应激类药物。
③、做窝的方式与效果:
垂钓似乎离不开做窝,做窝其实就是人为的给鱼类创造一个理想的摄食环境。根据垂钓环境及垂钓方式的不同,做窝在手法上也会有相应的调整,有“草窝不散洒,坡底不坠球。”之说。渔获的多少与窝子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学习用饵的过程中应该首先研究和掌握如何去做窝。
a、抛竿:将窝料挂钩对钓点进行抛投,这种有频率且不间断的做窝方法叫做抛竿。在抛竿的过程中,窝料以体积小、投入量均衡的形式落入钓点,即使窝料的呈味度略高,也会因窝料每次抛竿的所用量小而化解。因此,在渔友对垂钓水体呈味度高低的判断普遍缺乏准确性的情况下,采用抛竿的方式做窝是不会导致“死”窝的最稳妥的办法之一。另外,抛竿做窝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由于窝料的陆续投放,可以保障窝料功效的持久性。
b、散洒:用窝料或颗粒状饲料对钓点进行小面积的抛撒,是对钓养殖鱼类做窝的基本手法。养殖鱼类从小就习惯了饵料散落入水所产生的冲击频率,散洒做窝的目的也就是触发鱼类侧线感受器的功能,以唤起鱼类对窝料投放行为的感知。
c、点打:点打就是将窝料用打窝器定点集中投放,这种做窝的方式一般是在野钓草窝时经常使用。在水草繁茂的水体中,鱼类的游弋有其自然的通道。假如使用窝料乱撒一气的话,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窝料会落入鱼类难以涉足的水草丛中,既分散了鱼类觅食的方向又无形中浪费的饵料,这就是“草窝不散洒”原因。
d、坠球:也有渔友管坠球叫做抛大球,是做重窝的方法之一。在钓“快鱼”或在鱼的密度很大时经常采用这种坠球的方式进行做窝,优点是因窝料投放量大可使窝气持久,聚鱼迅速等。在需要做重窝之前,应先探底,即勘察水底是否平坦。如果盲目坠球,当遇到水底有倾斜的坡面时,会使部分窝料滑出钓点,导致鱼类在甲处摄食,而渔者在乙处垂钓的现象发生。
e、假窝:“亮水”是指水中植物很荒凉、水面也缺少浮水性植物的垂钓水体。假窝就是在“亮水”中以人为的方式去完成伪装自然环境的一种做法。很多种鱼类生性胆小,有时见岸边有人影晃动也会逃之夭夭。在钓点附近或周围坠入一些草捆,用以伪装环境和阻碍鱼的视线,继而达到稳住鱼群的目的。做假窝的方法有很多种,草窝只是其中之一。其实做假窝与用饵并无关系,在这里只是顺便提一下。
④、诱食剂的使用方法与用量:
我们在前面介绍过,诱食剂的种类很多,用途也不一样。渔友们对在使用诱食剂上的具体用法和添加量都会感到很困惑,这主要是因为诱食剂的品种太多,而且有些诱食剂的性能并不稳定,同类产品其效果也不尽相同。诸如提纯萃取方式、加工工艺、规格要求以及产地和纯度含量等等,在以上这些方面上的区别导致了诱食剂产品上的差异。另外就是在不同的水域垂钓或垂钓时所遇到的不同的环境,也都是制约诱食剂发挥其特性的因素。下面我们就把常用诱食剂的用法和用量简单介绍给大家:
a、稀释:稀释一般是对液体而言的,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变小或指加溶剂于溶液中以减小溶液浓度的过程。诱食剂中有很多品种是属于液体类型的,如各种药酒、开饵液等。使用液体诱食剂开饵,仍然要根据垂钓水体的状况来调整:水体质量好,液体诱食剂稀释的程度要大;水体质量适中,那么液体诱食剂的稀释程度也要适中;假如水体质量略差,液体诱食剂可能不用稀释就可以直接使用。液体诱食剂也可以使用粉状物做载体来进行稀释(与载体相关的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做详细的介绍),例如,将液体诱食剂溶于一定量的淀粉之中,用样能达到稀释的目的。有些粉状的诱食剂在使用时也需要稀释,因粉状诱食剂一般都是体积很小而含量或纯度却很高,直接添加到鱼饵中其用量很难掌握,所以在使用前最好是先将粉状诱食剂溶于液体之中,然后再进行稀释。
b、喷涂:喷涂是通过工具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的作用,将液体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的涂装方法。实战中,将液体诱食剂喷涂于颗粒饵的表面是最常见的一种使用方法。
c、吸附:吸附是指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中的分子或离子现象。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吸附。把吸附链接到垂钓中就形成了一种诱食剂的使用方法:即在钓饵入水前先将钓饵轻沾一些诱食剂。有些物质在浓度极高时对鱼类有驱除作用,但经过稀释或使用量小时却有一定的诱食效果。例如,在使用蚯蚓垂钓时,下钩前将蚯蚓沾上少许风油精其效果就会增强很多。(风油精不要与鱼线接触,因化学反应会使鱼线变糟)
d、用量:垂钓中所使用的各种诱食剂,在规格要求上目前还都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因构成各种诱食剂的原料不同,所以其用量也有所不同。甜菜碱是代谢的次生产物,学名为三甲基甘氨酸。纯度达到33%以上的甜菜碱其常用量为3‰;大蒜素是从葱科葱属植物大蒜的鳞茎(大蒜头)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硫化合物,主要活性成份二烯丙基三硫醚。大蒜素的常用量更小,纯度达到20%以上的大蒜素其常用量为甜菜碱常用量的十五分之一,约为0.2‰;二甲基-丙酸噻亭是一种含硫化合物,纯度达到40%以上的二甲基-丙酸噻亭其常用量为1‰;氧化三甲胺是一种强诱食剂,其化学结构与甲基供体胆碱、甜菜碱和S -腺苷甲硫氨酸等相似。纯度达到98%以上的氧化三甲胺其常用量为1‰;速杀是一种呈味度很高的合成香精,可以堪称是呈味类诱食剂中的经典之作;猪母乳(猪母奶)是在幼猪断奶时为使幼猪开口进食所使用的一种添加剂;香兰素、乙基麦芽酚(纯香虎)、草莓香精等都是食品添加剂中的常用基础原料;魔水是英国产的一种营养类诱食剂;以上介绍的这些产品均可根据其产品包装上的说明来掌握使用量。
⑤、鱼饵及诱食剂的使用示例:
很多渔友看了前面的介绍可能还会存有迷惑之处,下面我们就针对鱼饵及诱食剂的使用列举几个示例,以增强渔友对本文所介绍的内容的理解。示例也是对本文重点内容的一种综合的展现。
a、微调:在野钓、库钓和溪流钓等自然水域垂钓中,先选用几款商品饵进行配伍,然后将甜菜碱或二甲基-丙酸噻亭或氧
化三甲胺等化学或生物合成剂取适量溶于开饵用水之中,进行稀释。再用含有上述物质的开饵用水进行开饵,即可使用。魔水的使用方法与此雷同。在将诱食剂进行稀释的同时,也可以适量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动植物蛋白等。由于垂钓水体质量比较好,鱼类的敏觉、嗅觉和味觉都处于比较灵敏的状态,对上述物质的感知能力很强,对鱼饵在气味和口味上的变化洞察的也很清楚,所以,用饵时对饵料的变化要掌握在细与微之间。在商品饵的选用方面,除了要求呈味度略低之外,还要注意适口性。至于诱食剂的添加量问题,有点类似我们接收无线电信号,调整接受频率时,偏大或偏小所接收到的信号都不清晰。但也能不排除外界的影响,如同影响垂钓的各种因素一样。所以,诱食剂的添加量小会起不到作用,而添加量多时会起反作用,并且造成原料上的浪费。在垂钓用饵中对于诱食剂的使用,是要通过对添加量进行微调才能做到恰倒好处的。
b、差异:在放钓的池塘垂钓时,可以取少量的速杀或猪母乳溶解于开饵用水之中,等稀释过后再开饵。其他香精类诱食剂的用法与此雷同。伏天水温比较高,这时鱼类的敏觉、嗅觉和味觉都很迟钝。如果鱼饵的呈味度低的话,很难被鱼类感觉到,所以垂钓用饵大多以呈味度偏高的“香”饵为主。本来配伍所使用的各种鱼饵呈味度就已经很高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添加一些速杀或猪母乳,其效果就不太会有明显的好转。因而才有人认为速杀或猪母乳不太好使;到了春秋两季,随着天气转凉,水温也会随之降低。垂钓时渔友们在用饵上只考虑到应该转“香”为“腥”,却忽略了水体呈味度的高低及影响。尤其是在竿坑,即使到了春秋时节其水体呈味度相对也较高,如果使用一般的“腥”饵的话,会因鱼饵自身的呈味度低而远离了鱼类的嗅觉或味觉的范围,这时往鱼饵中添加少量的速杀或猪母乳即可提高鱼饵的呈味度,使其能够重新回到到鱼类的嗅阈值范围之内。所以,又有渔友会感觉速杀或猪母乳效果不错。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用法其效果也不尽相同,要知道什么东西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消除差异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和运用,而前提就是知识和经验。
c、应对:由于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或天气及环境的影响,会导致鱼类生存条件的转换,很容易使鱼类进入应激状态。另外,昼夜温差过大也是造成鱼类应激的一种原因。在鱼类的肌体及生理处于非正常状态的情况下,鱼类的摄食欲望及摄食量就会大幅度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在鱼饵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药物,以满足鱼类自救的需求。除了前面文章中介绍过的一些抗应激药物外,如食盐、红糖等一些人类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鱼类也都有一定的抗应激作用。在特殊的垂钓环境使用或添加特殊的物质原料,是从变化中求变化的一种应对措施。
d、作用:江湖药酒是一款广谱性很强的液体诱食剂,几乎对所有的淡水鱼类都具备一定的诱食能力,包括海水中的鲈鱼、梭鱼及黑鲷等等。尤其对钓老鱼、滑口鱼和体形较大的鱼类会起到特殊的诱食作用。而且适用区域广泛,同时也适用于各种垂钓方式,如“糗鱼”和“蹲鱼”等。即使如此,同样会有渔友感觉在竿坑打“快鱼”使用时其效果有时不明显。其实原因很简单,因江湖药酒注重其广谱性,虽然浓度很大,但在呈味度上却并不是很高。如果在水质不太好的竿坑使用,略添加一些呈味度高的香精或香基与其合用即可见效。但假如在制作过程中就将呈味度偏高的香精或香基等物质提前添加进去的话,对在竿坑使用时的效果当然会有所提高,但必然会影响到采用其他垂钓方式时的诱食效果,其广谱性也就会随之丧失。所以,对于鱼饵及诱食剂的使用首先要了解其特性,然后再设法努力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江湖药酒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一般是将药酒按一定的比例来浸泡小米(药酒1/小米6),然后用小米加其他饵料一同做窝;也可以用药酒来勾兑淀粉(药酒1/淀粉4),再将勾兑好的淀粉作为诱食剂来添加到钓饵之中;还可以用药酒直接添加到颗粒粉中(药酒1/颗粒粉20),然后用搅拌好的颗粒粉加其他饵料一同做窝。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使用量的问题。因江湖药酒的浓度很大,野钓时一定要稀释或削减添加量,以免造成“死”窝。

2#
发表于 2014-7-24 21:43:26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7-25 09:14:35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7-25 11:09:2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上海永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2022025085号-1 ) 沪公网安备31011302000862号 PRchecker.info

GMT+8, 2024-4-29 04:48 , Processed in 0.07539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